古籍修复

让破损的古籍“重获新生”——唐河县图书馆古籍修复师魏晨飞

一本本古籍、拓片记载着一段段悠久的历史,承载着华夏五千年厚重的记忆。

唐河县图书馆作为第一批河南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,共收藏古籍1.2万余册,善本古籍300余种1800余册,其中6部古籍入选《国家珍贵古籍名录》和《河南省珍贵古籍名录》。此外有冯友兰先生1990年捐806册《二十四史》(线装宣纸本)存“友兰书屋”中。唐河县图书馆古籍特色主要是:版本较全,有不少珍本,地方文献较多,门类较全,使用价值较大。但岁月流转,虫蛀、霉变、老化等问题,也严重威胁着馆藏古籍的“健康”,而古籍修复师就像连接历史与现代的“医者”,让破损的古籍“重获新生”,化腐朽为神奇。

唐河县图书馆于2019年开始着手进行古籍修复工作。工作台、补书板、毛笔、糨糊、排笔、镊子、棕刷、板刷、喷水壶、压书板……古籍修复室的一方天地,便是古籍修复师魏晨飞的工作全部。魏晨飞2017年在太原理工大学经过系统培训古籍修复,之后一直从事古籍修复工作,2021年4月去国家图书馆学习进修,并参与6月23日至7月22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支持、国家图书馆主办的“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专项研修班”,获得国家图书馆颁发的结业证书。

 

古籍修复师魏晨飞

 

古籍修复师魏晨飞

 

古籍修复师魏晨飞

 

古籍修复师魏晨飞

 

古籍修复师魏晨飞

 

古籍修复师魏晨飞

 

修复残损纸片时,既要紧盯书页,还要‘屏息静气’数小时。因为修复师一个轻轻的呼吸,就会将残页吹跑,让之前的工作付之东流。拼凑碎片需要极大的耐心与细心,一些碎片化的纸页,最小的不到一厘米长,要找到它们在书中原来的位置,是非常困难的。

因此,碎片的修复工作往往一坐便是一天。这样的工作枯燥乏味,但魏晨飞认为,那些经年累月流传早已千疮百孔的古籍,在自己手中重新焕发活力“起死回生”,让他特别有成就感。

正如一位思想家所言,茶道是一种对‘残缺’的崇拜,是在我们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,为了成就某种可能的完美所进行的温柔试探。古籍修复也是如此,整旧如旧,赋予新生,纸寿千年,人莫负书。明知是残缺陈旧的物件,但同时也是历史记忆的传承,我们只有秉持一颗敬畏之心,尽自己所能,去修复每一页纸张每一丝纤维,竭力探究字里行间的含义,尽量恢复其本来的面容,为后人留下更加翔实可靠的文献资料。

随着古籍修复经验的积累、技术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,古籍修复这项专门的技艺,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。希望未来,古籍修复能延续它应有的文化命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