扫码手机阅读
次浏览

《朱熹四书集注札(已修复)》

简介


朱熹编著《四书集注》,用了毕生的精力,字字咀嚼,逐字称等,数易其稿,改削不已。他自称:“熹于《论》、《孟》、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,一生用功,粗有成就,然近日读之,一、二大节目处,犹有谬误,不住修削。”朱熹多次谈到《四书集注》精心编著和反复修改的过程,以提醒学者重视。他说:“某于《语》、《盂》,四十余年理会。中间逐字称等。不教偏些子。学者将注处宜仔细看。”“某所解《语》、《孟》和训诂注在下面,要人精粗本末字字为咀嚼过。此书,某自三十岁便下功夫,到今改犹未了,不是草草看者。”《中庸章句》“一年之内,改了数遍”,《大学章句》虽目前改定了,“自谓稳矣。只恐数年后,又见不稳”,还要修改。“需毕力钻研,死而后已耳。”朱熹直到临死前一天晚上,还在修改《大学·诚意章》。他自我标榜称:《四书集注》的所有注文恰到好处,既无浮辞剩义,也无不足之处,“添一字不得,减一字不得”,“不多一个字,不少一个宇”;注文中的每个字,“如秤上称来无异,不高些,不低些”,轻重之间,不差毫分;对各家注释,取舍从违,均按自家标准,慎加选择,“一章而众说丛然,若不平心明目,自有主张,断入一说,则必无众说皆是之理。”他的门徒李性传称:“《语》、《孟》、《中庸》、《大学》四书,后多更定。今《大学·诚意章》,盖未易箦前一夕所改也,是《四书》者,覃思最久,训释最精,明道传世,无复余蕴。”